省级非遗!石鼓区3项入围
2023-11-15 23:32:56          来源: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编辑:李霞 |          浏览量:33141


11月13日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其中,石鼓区3个项目入围



湖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

(衡阳地区)





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公示

(衡阳地区)





青石王氏壘家拳项目情况简介



据王氏族谱记载,元朝大德年间,王氏先祖王承板为衡阳青石王氏壘家拳鼻祖,传承至今约720年。

▲青石王氏第二十三代传人王钧荣与徒弟们一起习武

“青石王氏壘家拳”盛行于湖南省衡阳县荷叶堂 (后称龙虎堂),现龙福町,为中国南方重要的传统武术流派之一,为衡阳青石王氏世代传习。其第三十三代传人王钧荣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父亲移居衡阳城区,将“青石王氏壘家拳法”带入衡阳城中,使其在衡阳得以传承和发展。

▲青石王氏壘家拳第二十四代传人王玺雯受邀为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太极拳赛成年组裁判(左数第三位)

“青石王氏壘家拳法”乃短手拳,基本以贴身靠打,接近对手,手脚并用,上下打。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出三步手,没有三次不收回来。具体是指一手打出去必须要打三个地方,另一特点是肩、肘、手并用,一旦靠近你的话,先是手靠到你哪个部位,如眉间。第二步肩马上到了胸部,第三步的时候用肘攻击腹部。打的时候基本是上下并用,上打是胯,下打是档。近打,出招时还要做到声东击西,上下相顾。


衡阳君玲水磨元宵制作技艺




衡阳市石鼓区角山镇自古盛产稻谷,尤以角山糯米为佳。当地乡民家家户户均以粳、糯米为原料,制作各种米制食品,如米酒、米糕、米粉,逢元宵节而制元宵也是其米制食品之一。

▲君玲水磨元宵磨浆传统工艺

角山乡梁氏先辈,在200年前的清咸丰某一年间,刚刚过完新年,家中便陷入困境。作为一家之主,梁风吾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糯米研磨成粉,用过年待客的花生,碎成花生仁,伴以黄糖,制成元宵,挑着担子到衡州城中沿街叫卖。从梁风吾开始,梁家已积累了丰富的元宵生产技艺。因他们所卖元宵个大、晶亮、圆润,入口一唆溜,被衡州城里人亲切地叫成水磨元宵。

▲君玲水磨元宵

在祖祖辈辈的精工细作中,水磨元宵须经碾谷、筛米、淘洗、浸泡、磨浆、过滤晾浆、跶粉、备馅、切芯、搓团、滚圆等十一道工艺方可制成,而每道工序又有其特殊的要求和制法。从而使其皮薄、馅大、质细,其味鲜、糯、香、滑、爽,绵、软,味道纯正,油炸不蓬松,水煮不浑汤,是家庭早点、夜宵、火锅的上好佐餐食品。



针灸(暴氏长针疗法)




1895年,沈金山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一个针灸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成为长针疗法的先祖,开长针针灸的先河。

▲暴氏长针疗法

其弟子暴玉祥在沈金山针灸术基础上又发扬光大,1951年,暴玉祥跟随苏联著名神经反射学专家巴甫洛夫学习了三个月的联合反射学。这段时间的学习,使他有机会将中国的传统针灸之术与西方的神经反射学加以结合,为他发展和提升中国传统针灸术打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并从此走出了过去针灸以经络和穴位为主的扎治模式,发展成为一种以神经反射为模式的针灸治疗新途径。

▲暴氏长针疗法第三代传承人王轩隆为患者抓取中草药

第三代弟子王轩隆少时习医,后得武当山道长祝华英悉心传授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及应用的实践知识。王轩隆在向暴玉祥学习针灸之术后,结合自己的道家所学,对暴氏长针治病救人的理念和方式又有了新变化。在碰到不同病人时,不但施以针灸,还会结合道医的临床经验,开一些相应的中草药给病人。病人在扎了银针后,回家再熬以中药汤汁,两相其效,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可以说是对暴氏长针在治病救人上的一个极大发展。

责编:李霞

来源: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要闻
头条
我要报料

  下载APP